诚信、敬业、和谐、创新、精品

INTEGRITY, DEDICATION, HARMONY, INNOVATION AND QUALITY

时间2022-02-26 10:30:00

数字化转型 表现在“数字化” 落脚在“政务”

【点击量:813

水母网223日讯(通讯员 赵建邦)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城市动态,计算机上业务信息悉数列出,群众操作手机便捷享受政务服务……这些目之所及的画面,展示着政府数字化的成果形式,但细想这些场景背后,城市动态如何“走”到大屏里,业务信息如何“跳”在屏幕中,服务事项如何“跑”在手机上,这其中的实现过程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。

数字化既是结果,也是手段,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务业务转换为数字,进而归集、处理、呈现的具体措施。但无论是结果抑或手段,最终围绕的核心是“政府”,也就是政务业务的方方面面。因此,政府数字化转型全称可以理解为“政府职能数字化转型”,“政务”二字是题中应有之义,既要搭建好“数字化”这个“面子”,更要看到和做好政务这个“里子”。

https://i01piccdn.sogoucdn.com/fd86fddc59be1cac

不以政务主导,数字化就成了空中楼阁。政府数字化转型要转的是政务业务,如果撇开业务这个本质仅谈技术路径,结果必然是徒有其表、虚有其名。开展数字化,如果不先弄明白“数从何来”“数有何据”“数作何用”等问题,纵使再先进的技术手段,都会“难为无米之炊”。每一款优质政务应用的建立,其前提条件都是对业务内核的深入研究和剖析,明确需求表、建立流程图,与业务实际有机衔接,其次才步入数字化的具体实现环节。

不变政务机制,数字化就成了无根之水。数字化的优势本质在于信息技术手段带来的数字传输、处理、分析能力的提升,但工具可以“塑形”,却始终改变不了事物的“材质”。例如,一项审批业务纵使引入数字化提升了文件传输速度,便利了审批流程,但如果不在步骤上优化,不在材料上精简,让“群众少跑腿、少等待”的目标,实现起来只能是杯水车薪。更有甚者,个别地区建立起新的信息系统,却仍旧保留过去的体制机制,不但没有提升效率,反而适得其反,陷入数据和业务“两车道”的怪圈。

不转政务思维,数字化就成了孤军奋战。数字化除了“业务的数字化”,关键一点还在于“人的数字化”,这不仅仅是会用、能用信息系统那么简单,更在于个体数字思维的建立,而形成的合力。例如,多数政务业务都需要各种数据,但数据不会凭空产生,每个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,如果没有往“数据池”里“注水”的意识,却都想从中“取水”,最终结果就是都会“没水吃”。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,数字化早已触及各个政务领域,但如果一个领域中的人忽视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,仅仅寄希望于外力倒逼,就极有可能拖慢整体进程,落后于时代主流。

因此,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,本质上仍旧是一场政府职能转变的攻坚战,是一场需要壮士断腕勇气的深水区改革,不能仅在“数字”上做文章,更要在“政务”上下苦力,实现“政务数字化,数字政务化”的均衡发展、深度融合。